|
分 |
|
|
|
|
|
|
岳麓山在长沙市区之西,东临湘江,面积约8平方公里,古人赞誉其“碧嶂屏开,秀如琢珠”。唐宋以来,岳麓山即以林壑幽美,山幽涧深闻名。六朝罗汉松、唐宋银杏、明清松樟相当著名;爱晚亭、清风峡、蟒蛇洞、禹王碑、岳麓书院等景观闻名遐迩。这里还葬有黄兴、蔡锷等著名人物。岳麓山春天满山葱绿、杜鹃(市花)怒放;夏日幽静凉爽;秋天枫叶流丹,层林尽染;隆冬玉树琼枝,银装素裹,四季风景宜人。 岳麓书院在山之东麓,始建于宋开宝九年(976年),朱熹主讲期间是全盛时期,有学生千人,成为宋代四大书院之一。清光绪二十九年(1903年)改为高等学府,后又变成高等师范学校。1925年改为湖南大学。书院现存古建筑尚有御书楼、文昌楼、半学斋、十彝器堂、濂溪祠、湘水校经堂、自卑亭等,让人缅怀书院辉煌历史。 岳麓山,峰峦叠翠,古木参天,林壑清幽,景色秀美。是钟灵毓秀,人文荟萃的名山胜地。 位于清风峡口的千年学府岳麓书院,“千百年楚材导源于此”,孕育了博大精深,广袤无垠的湖湘文化,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先烈、伟人。 岳麓山也是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课堂,这里长眠了辛亥革命时期为推翻帝制,实现共和而献身的先烈;为舍生取义而慷慨赴死的志士仁人;还长眠了抗日战争时期为抵御外侮而浴血疆场,以身殉国的中国军民。 那一座座为他们树立的丰碑墓志,永远昭示和激励着中华民族的子子孙孙,构成了岳麓山的一幅幅悲壮肃穆的人文景观。其山脉属南岳衡山,古人把岳麓山列为南岳七十二之一,称为灵麓峰。南北朝刘宋时《南岳记》载:“南岳周围八百里,回雁为首,岳麓为足。故名岳麓。据地质学考证,岳麓山奠基于古生代,形成于中生代,发展于新生代,距今三亿余年。 岳麓山风景名胜区系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。位于古城长沙湘江两岸,由丘陵低山、江、河、湖泊、自然动植物以及文化古迹、近代名人墓葬、革命纪念遗址等组成,为城市山岳型风景名胜区。 已开放的景区有麓山景区、橘子洲头景区。其中麓山景区系核心景区,景区内有岳麓书院、爱晚亭、麓山寺、云麓宫、新民主学会景点等。规划开放的景区有:天马山、桃花岭、石佳岭及土城头景点等,总面积达36平方公里。岳麓山风景名胜区南接衡岳,北望洞庭,西临茫茫原野,东瞰滔滔湘流,玉屏、天马、凤凰、橘洲横秀于前,桃花、绿蛾竟翠与后,金盆、金牛、云母、圭峰拱持左右,静如龙蛇逶迤,动如骏马奋蹄,凌空俯视如一微缩盆景,侧视远观如一天然屏壁。可谓天工造物,人间奇景,长沙之大观。 岳麓山风景名胜区自古以来就以山清水秀著称于世,它主要有清风峡景区、云麓峰景区、万景园风景带、赫石坡景区、儒家胜地、佛寺探幽、云麓道宫、橘子州头等景区。 清风峡景区:岳麓书院至麓山寺的谷地,名叫清风峡。《岳麓书院志》记载:“当溽暑时,清风徐至,人多休息,故名以次得。”历朝历代的人们都将这里看成是避暑的天然胜地。清风峡自然景色秀美,峡内林木茂密,古树参天,溪涧盘绕,流泉星罗棋步。风物景色随着气候和季节的转换,呈现出千变万化的姿态。峡内还有众多的文物古迹为世人所瞩目,内有历史悠久的佛寺名塔—舍利塔,有我国四大名亭之一的爱晚亭,有著名的二南诗刻,以及刘道一等近代名人的墓葬。 长沙岳麓山风景名胜区位于古城长沙的湘江西岸,海拔300.8米,面积约36平方公里,是全国4A级旅游区,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。 岳麓山是一个巨大的“植物博物馆”,整个山区全被林木覆盖,资源极其丰富。全区植物种类有174科,977种,以典型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&亚热带暖性针叶林为主,部分地区还保存着大片的原生性常绿阔叶次生林。古树名木,随处可见,晋朝罗汉松、唐代银杏、宋元香樟、明清枫粟,都是虬枝苍劲,生机勃勃,全国大中城市中有如此鞥福的自然植物资源的实属罕见。 岳麓山人杰地灵,风景名胜比比皆是,仅列为省级以上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就有15处。爱晚亭之幽,岳麓书院之深,麓山寺之古,云麓宫之清,以及白鹤泉、禹王碑、二南诗刻、隋舍利塔等无不引人入胜,还有黄兴、蔡锷等烈士名人墓葬,在苍松翠柏之中更显庄严肃穆。 岳麓山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山,其最大的特点是儒、佛、道三教共存于一山。山下是列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首的岳麓书院,1000多年来一直都没有停止过教学,培养了一大批经世致用的栋梁之材。三教中的佛教位于半山腰,是湖南佛教文化的发源地,距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,比南岳著名的福严寺还早300年,是湖南地区的第一座寺庙,有“汉魏最初名胜,湖湘第一道场”之称。位于山顶的云麓道宫,是道教的72福地的第23洞真虚福地,距今也有500多年的历史。二教并存是岳麓山独具魅力之处,儒、佛、道三教相互交融,共同谱写了一部岳麓山文化发展史的壮丽诗篇。